中國科學院最新發現 新生代全球性氣候事件對生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
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新生代顯著的全球性氣候事件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哺乳動物在此環境背景下經歷了由古老類群為主向現代類群為主的轉變。這種轉變受到了水循環的顯著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雜志。
中生代末期,包括恐龍在內脊椎動物的滅絕,給哺乳動物及其他脊椎動物提供了充分的發展空間。新生代冰室—溫室氣候頻繁轉換,中間有過多次小幅升溫事件。氣候條件變化顯著影響了新生代哺乳動物類群的地理分布。
“水汽條件的變化控制著森林、草原等植被轉換,使得我國新生代各地質時期不同地區哺乳動物群的組成及特征,產生了明顯的區域性差異。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導致了各大陸的連接或分隔,促進或阻隔了不同大陸之間的動物交流。”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鄧濤說。
研究發現,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導致哺乳動物向北遷徙,且數量增加明顯,哺乳動物的靈長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在此事件之后很快在亞洲地區起源,并通過海平面下降產生的陸橋迅速擴散到歐洲和北美。極熱事件之后的小幅增溫事件造就了早始新世和中中新世氣候適宜期,在此期間物種多樣性顯著增加,中新世成為東亞哺乳動物向現代轉變的重要時期。
同時,始新世/漸新世之交全球環境急劇變化,溫室環境驟變為冰室環境,導致了顯著的動物群更替,改變了靈長類的演化軌跡。
“晚中新世以來的降溫事件使得哺乳動物類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影響到人類的遷徙和擴散,也對魚類的演化和分布區的變化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可以說,水循環塑造了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地理分布。”鄧濤說。
關鍵詞: 新生代全球性氣候事件 生態系統 中國科學院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推薦
直播更多》
-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 熱帶剛果盆地泥炭正接近從碳匯到碳源臨界點
近日,一個德法共同資助的聯合科研團隊...
-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 熱帶剛果盆地泥炭正接近從碳匯到碳源臨界點
近日,一個德法共同資助的聯合科研團隊...
-
打擊治理“黑廣播”“偽基站” 無線電管理機構在行動
2022年9月,各級無線電管理機構進一步深...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研人員 發現真菌性膿毒癥潛在治療靶點
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
-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 新冠滅活疫苗阻止重癥感染或更有效
據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科學家領...
-
保持全國首位 廣東累計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24.8萬件
截至今年8月底,廣東省發明專利有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