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Fellow名單正式公布 新增311名Fellow73名華人學者當選
2022 年 IEEE Fellow 名單正式公布。新增 311 名 Fellow,73 名華人學者當選。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汪玉、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楊錚均上榜。
其中,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汪玉當選 2022 IEEE Fellow,以表彰他對領域專用加速器設計做出的貢獻。
據公開資料顯示,汪玉出生于 1982 年 3 月,安徽樅陽人,本碩博就讀于清華大學,博士階段師從楊華中教授和謝源教授。2007 年留校任教,38 歲成為清華電子工程系的系主任。
在學術上,汪玉發表論文 200 余篇,IEEE/ACM 雜志文章 40 余篇;谷歌學術引用 4000 余次。他擔任 ACM SIGDA E-News 主編,IEEE TCAD、TCSVT 編委,DAC 等領域頂級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ACM 杰出演講者,ACM FPGA 技術委員會亞太地區唯一成員。2016 年獲得 NSFC 優秀青年基金,曾獲得 ASPDAC19、FPGA17、ISVLSI12 最佳論文。
在產學結合方面,2016 年,汪玉和學生姚頌等人聯合創立一家專注于深度學習處理器研發與推廣的公司 —— 深鑒科技,后于 2018 年被商賽靈思宣布收購。
此外,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楊錚當選 2022 IEEE Fellow,以表彰他對無線定位和傳感技術的貢獻。
據悉,楊錚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成員。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在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移動計算與普適計算,包括物聯網、傳感網、室內定位、無線感知、群智感知、城市計算等。
楊錚發表論文 100 余篇,出版中、英文學術專著各 1 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擔任 INFOCOM、ICDCS、MobiHoc 等國際學術會議程序委員以及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VT) 的編委。
據 Google Scholar 顯示,楊錚副教授論文被引用總次數已經超過 1 萬次,其中 2016 年至今被引用 8000 余次,2018、2019 年連續兩年論文被引用超過 1500 次。H 指數為 54。
他被引用數最高的一篇論文是 2013 年發表在 ACM Computing Surveys 上的《From RSSI to CSI: Indoor localization via channel response》,已被引用 904 次。
據了解,IEEE,全稱“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學會。1963 年 1 月 1 日建會,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市。IEEE 在 160 多個國家中,擁有 42 萬多會員和 39 個專業分學會,引領著信號和信息處理、電力、電子、計算機、通信、控制、遙感、生物醫學、智能交通和太空等技術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
IEEE Fellow 為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 IEEE 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每年由 IEEE 同行專家在擁有高級(senior)或終身(life)等級的會員中遴選約 300 名左右。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當選人數不超過 IEEE 當年會員總人數的 1‰。由于每年當選的 IEEE Fellow 數量較少,因此當選的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學家。
關鍵詞: IEEEFellow 名單 新增 華人學者 當選
推薦
直播更多》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 向Twitter發出收購要約
和外界預期的一樣,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 向Twitter發出收購要約
和外界預期的一樣,特斯拉公司 CEO 埃...
-
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廣達發布公告 配合防疫政策暫時停工
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廣達今(13)日發布公告...
-
英特爾公司宣布斥資30億美元 擴建美國奧勒岡州D1X工廠
英特爾公司宣布斥資 30 億美元,擴建...
-
莆田電信積極組織開展安全運營專項工作 強化員工安全意識
為全面落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云網安...
-
精準落實優惠稅率 河北高企稅費減免超百億元
近日,記者從河北省稅務局獲悉,2021年...
資訊更多》
焦點
- 奇瑞新能源一季度達成50013輛銷量 實現255.4%同比增長
- 昆山重新調整劃定5個靜態管理區 延長靜默期7天
- 受蘋果用戶隱私政策調整影響 科技巨頭2022年營收將減少近160億美元
- 加快湖北數字化轉型 5G信息技術重塑制造業發展形態
- 斯坦福大學團隊發表論文 展示大腦運動皮層神經網絡如何實現新記憶索引
- 廣東首座華南唯一 廣州匯云數據中心入選2021年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名單
- 慢性疾病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 低齡化趨勢明顯
- 消除線路施工安全隱患 智慧光網云守護系統成為工地“火眼金睛”
- IMT-2020推進組蜂窩車聯工作組第二十次全體會議 近日在線上舉行
- 氣候變暖將珊瑚推向耐熱極限 人工智能助力尋找耐熱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