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聞】下一站,墨西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 | 車百智庫
三個月前的投資者日上,揭秘了其第五座超級工廠的選址——墨西哥新萊昂州首府蒙特雷。據稱,蒙特雷工廠將成為下一階段的生產主力,輻射整個北美市場,投資超過50億美元,規劃產能100萬輛,面積將是上海工廠的20倍。
日前馬斯克抵達中國,便馬不停蹄地竭力游說中國新能源供應商去墨西哥建廠。董事長曾毓群是馬斯克上月來華會見的第一位企業家,據相關媒體披露,二人商談的內容可能會包括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儲能電芯供應、未來在北美合作建電池廠以及動力電池供應的事宜。
自宣布新工廠將落地墨西哥后,關于中國的配套廠商是否要下注墨西哥的討論,變得愈發熱烈。
據悉今年以來,已有部分供應商官宣了在墨西哥興建工廠的規劃。例如,從事精密鋁合金汽車零部件和工業零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旭升集團是、蔚來的一級供應商,在今年3月底就曾表示,將在墨西哥投建生產基地,總投資額不超過2.76億美元,5月下旬,該項目在墨西哥的科阿韋拉州正式啟動。
此外,金力永磁、均勝電子、三花智控、東山精密、拓普集團等一些概念股也都在墨西哥有產業上的布局,或者有意向去建廠。
據供應商透露:“墨西哥現在是投資熱土,很多客戶都過來了。”甚至有供應鏈公司直接帶著產線工人,奔赴墨西哥建廠。
圍繞此現象本文將試圖以下三個問題:
中國供應鏈走進墨西哥1、為什么墨西哥成為汽車投資的熱土?
2、中國企業是否應該前往?
3、他們將面臨哪些機遇和風險?
據了解,長安、江鈴、奇瑞、北汽、名爵、江淮等中國汽車產業鏈企業早前往了墨西哥,在當地布局生產和銷售。
據墨西哥《發展》雜志網站報道,名爵品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超過了20多個品牌,截至2022年7月,名爵占墨西哥市場新車總銷量的4%。2022年1月至7月,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品牌售出24041輛汽車,成為墨西哥市場銷量排名第七的汽車品牌,超過了福特、本田和馬自達等品牌。
可以看出,中國企業赴墨西哥建廠并不是當下才發生的事,這股熱潮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
汽車產業鏈上的供應商們同樣對墨西哥市場充滿熱情。
2022年7月,傳出消息,計劃在墨西哥投資50億美元建廠,為和福特供應電池;LG電子和麥格納國際公司將在墨西哥投資1億美元建廠,為通用汽車生產電動動力總成部件,工廠將于今年完工。據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第四季度,就有17個國家的62個汽車相關項目官宣落地墨西哥,其中28個是新投資,33個是擴產,1個是收購。
2月3日,宣布在墨西哥建廠之前,寶馬已宣布在墨西哥投資8億歐元,將其打造成寶馬在全球的第一家純電動汽車工廠。通用汽車代表在與墨西哥當地政府會談中表示,希望在2024年墨西哥工廠生產電動汽車。德國大眾和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也承諾在墨西哥進行重大投資,總價值近10億美元。這是墨西哥汽車業單日內宣布的最大投資金額之一。
曲線入北美
之所以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紛紛涌向墨西哥,主要是他們都“饞”北美地區的廣大市場,而墨西哥作為生產地具有比較突出的綜合條件。
浙商證券的一份研報顯示,墨西哥作為美國汽車生產的“后花園”,本土輕型車輛生產出口主要面向美國,選擇在此布局建廠的零部件企業將具有天然優勢。
一,墨西哥是一個擁有極大潛力的汽車市場。
早在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起,美國汽車產業就開始了向墨西哥轉移。憑借人力成本優勢和地理優勢,墨西哥已是全球第七大汽車制造國。
2023年5月,墨西哥的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5.1%,達到344201輛,創下自2019年5月以來該月份的最高水平。
浙商證券認為,墨西哥汽車產業包括30多個OEM,1100多價Tier1及數千家Tier2、Tier3供應商,且在墨西哥建廠相比于美國,工人成本可以降低超30%;相比于亞洲,從墨西哥向客戶運輸貨物所需的時間減少了75%。
二,美國對中國加關稅后,為了保住美國市場,墨西哥是必然選擇。
自2020年7月1日起,《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取代了原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根據該協定,汽車零部件的75%必須在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本地生產,高于此前的62%,這使得墨西哥成為在北美生產和出口產品的理想選擇。
除了獨占優勢的《美墨加貿易協定》,墨西哥還是北美自貿區成員國,產品出口美國享受零關稅待遇。在美國對中國實施懲罰性關稅的背景下,中國供應商前往墨西哥建廠,組裝特斯拉汽車,再出口美國,是成本最低的商業路徑。
三,墨西哥是鋰儲量大國。
瑞銀墨西哥投資策略主管索尼(Gabriela Soni)表示:“電動汽車對鋰的需求很大,因為它對制造電池至關重要,而墨西哥在鋰方面排名世界第10位。”根據美國政府去年推出的《IRA法案》,只有采用從美國或者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議的國家(比如墨西哥)采購或加工的原材料,電動汽車才能獲得稅收抵免補貼。對于想要在美國獲得補貼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墨西哥或將成為鋰的重要采購地之一。
甜頭與苦頭
目前,在中國的供應鏈已經非常完善,有124家供應商為其提供各種原材料和零部件,涵蓋鈷、鋰、磁材、銅箔等有色板塊,以及電池、電機、座椅、玻璃等汽車配件。上海超級工廠的供應鏈本地化率已經超過95%,且上海工廠團隊人員有99.9%由中國人組成。這意味著在中國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和交貨效率。如果沒有中國供應商的支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對中國供應商來說,隨出海,苦樂參半。好的是可以跟著這個全球化的大客戶,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技術水平。但有供應鏈人士表示,墨西哥市場不像歐美市場那樣成熟,社會、地緣風險都相對較高,因此,去那里投資建廠,也需要充分考量投入、產出的邊界和效應。
譬如,旭升集團作為的重要供應商之一,主要提供汽車座椅。進軍墨西哥以支持在當地的生產計劃,對旭升集團來說,機會是可以借助的品牌效應,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戶,增加收入和利潤。挑戰是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建廠和招聘,保證產品質量和交貨期,同時還要應對匯率波動和稅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再譬如,去年10月22日,有媒體稱已擱置在墨西哥投資50億美元為和福特生產鋰電池的計劃,直接原因是對中國針對意味十足的《IRA法案》。
根據該法案,2024年起電池組件不得來自某些國家的“敏感實體”;2025年起,電池關鍵礦物原料不得來自某些國家的“敏感實體”;至2029年,車載動力電池要實現100%的美國本土化生產。
雖然《IRA法案》未指明“敏感實體”的具體范疇。但根據美國法律,美國政府擁有將任何國家的任何實體定義為“敏感實體”的自由裁量權。
上述法規的出臺直接影響了在北美建廠的進程。據彭博社報道,原本計劃北美境內建廠,考慮的工廠選址包括弗吉尼亞州,但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共和黨州長格倫·楊金(Glenn Youngkin)阻止了這項合作的發生。
哪怕強如寧王也在海外建廠時遭遇各種挫折與困難,甚至是各種掣肘。
墨西哥總統還曾表示,不希望《美墨加拿貿易協定》破裂。墨西哥想承接更多產業轉移,說到底還是要看美國臉色。
“美國市場,是一定要去的!”
但正如曾毓群所說,就是要進軍美國市場,擁有天然優勢的墨西哥,就是他的第一站。不光是,國內其他供應商也不會輕易將“抱大腿”的機會拱手讓人。
全文參考:
關鍵詞:
推薦
-
-
-
-
-
-
榮耀筆記本三叉戟首秀 榮耀MagicBook14系列2023上市
榮耀舉行榮耀MagicBook 14系列新品發布會,推出榮耀MagicBook 14 2023和榮耀MagicBook 14 Pro 202...
來源:TechWeb -
-
-
蘋果iPhone15Pro機模視頻展示新按鈕 USB-C等外觀設計
日前一個 iPhone 15 Pro 機模出現在抖音分享的視頻中,提供了對該設備傳聞中的設計的近距離觀察。預...
來源:TechWeb -
直播更多》
-
小米13Ultra發布:告別數碼味 回歸影像光學原點
小米集團在京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
-
小米13Ultra發布:告別數碼味 回歸影像光學原點
小米集團在京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
-
華為超聯接筆記本MateBookD14發布 這才是大學生與新銳白領的夢中情本!
在當代大學生和新銳職場人士的眼中,如...
-
庫克擔任蘋果CEO已4250天 成蘋果任職時間最長正式CEO
據外媒報道,自2011年8月25日接替喬布斯...
-
小米13Ultra將首發索尼IMX858傳感器:所有副攝與主攝嚴格拉齊
據官方日前確認,全新的小米13 Ultra將...
-
多款重磅新品及解決方案發布 中興通訊舉辦2023年度云網生態峰會
2023年度中興通訊云網生態峰會在深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