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AI生態有四個短板 頂尖AI人才僅有美國20%
第四屆世界聲博會暨 2021 科大訊飛全球 1024 開發者節大會在合肥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通過線上方式分享了對國內 AI 的生態建設、人才培養以及產業發展的看法。
他認為,國內整個 AI 的產業應用生態環境比較好,有政策的優勢,有海量數據的優勢,有豐富的應用的環境,有青年才俊的數量的優勢,有成長比較快的優勢。
但高文也指出,國內 AI 生態也有四個短板,包括現在基礎語言是以算法的原始創新,在核心芯片、核心元器件和傳感器方面相對薄弱,具有國際影響的開源開放的機器學習框架平臺不多,頂級的人工智能的學者人才可也相對少一點。
“知道有這樣的一些優點和需要補的地方后,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一個非常關鍵的就是開源開放,長板可以做得更長,短板也可能盡快把它補上。”高文認為,開源開放本身實際上和整個生態的建設有相當大的關聯度,人工智能的應用生態如果是基于開源開放,做起來在國內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往上,同時也容易和國際主流的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接上。
高文介紹稱,國內頂級的人工智能的領軍人物比較少,只相當于美國的 1/5。“現在很多學校都設立了人工智能專業,對于整個青年人的培養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除了青年人的培養了以外,我們必須要考慮 AI 領軍人才怎么才能培養出來。”高文表示。
他認為,靠市場條件,比如靠創新企業,靠獨角獸確實培養出了一批領軍人物,但光靠這一條線是不夠的,也應該在基礎研究方面,算法方面,也就是說能夠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國家實驗室培養人工智能的高級人才,今后一段時間必須要重點考慮。同時,做好政策措施和配套的資金,也是比較關鍵的。
對于人工智能整個產業發展,高文認為,隨著企業越做越大,可能就會多樣性發展,但并不是跨到其他行業領域,而是研制人工智能不同的分支,進行逐漸布局,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他也提到,一個企業要想成長,光靠企業自身是很難的,要有政府的扶持,也要找到市場準確的定位,整個生態系統要從企業產學研各個方面要結合起來,才可能把企業真正做好。
高文表示,人工智能發展應該是一個比較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需要人工智能本身的發展以及學科交叉的發展,包括計算機、自動控制數學等這些學科交叉發展,往前推進的速度比較快。“交叉學科的發展最重要的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培養,只有掌握著交叉學科本身的這些人出來了以后,才能把這些研究產業化做得更好。”
他希望,國內企業應該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把國內的生態鏈做得更好,把國內巨大的市場優勢和數據優勢轉化成人工智能整個從技術到產業的發展優勢,那么經過幾年就能夠使得人工智能領跑世界。
推薦
直播更多》
-
俄最大半導體企業米克朗計劃擴產 月產能提升至每月6000片
俄最大的半導體企業米克朗(Mikron)正計...
-
俄最大半導體企業米克朗計劃擴產 月產能提升至每月6000片
俄最大的半導體企業米克朗(Mikron)正計...
-
供應商在代工廠獲得更多可用晶圓廠產能 WiFiSoC供應緊張情況改善
Wi-Fi 核心芯片供應商在代工廠獲得了更...
-
日本三菱電機承認 該公司變壓器實驗中存在長達40年的舞弊行為
日本三菱電機當地時間 21 日承認,該...
-
日本北海道大學理學院科學家 開發出可協同工作分子機器人
日本北海道大學理學院科學家成功開發出...
-
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 公開通報5個典型案例
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