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時代科技創新體系 重慶打造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
“世界青蒿之鄉”重慶酉陽,出產著全球抗瘧特效藥青蒿素原材料的八成產量。陽春三月,綠油油的青蒿在這里,漫山遍野迎風生長。
重慶為何能產出品質優良的青蒿?3月29日,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廖志華教授研究課題組發表在《藥學學報英文刊》的論文《AabZIP1調控青蒿素生物合成與青蒿抗旱性的分子機制》,揭示了干旱促進青蒿素生物合成及青蒿抗干旱的秘密,而其團隊創制的青蒿素高產的青蒿新品種已經在酉陽推廣1萬畝。
廖志華帶領的青蒿團隊是首批入駐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的團隊之一。今年1月,由西南大學牽頭組織建設的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正式啟動運行,這是農業農村部納入全國支撐育種創新的五大專業化平臺之一,中心主要聚焦長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種,著力打造國際領先的動植物種質創制中心。
“截至目前,我們已收集青蒿主要產區的青蒿遺傳資源近200份,繪制了首個青蒿基因組精細圖譜,鑒定了一系列調控青蒿素生物合成的調節基因。”廖志華說,他們創制的青蒿新品種相比酉陽當地原有的品種青蒿素含量更高,更適應重慶干旱酷熱的天氣。酉陽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高達千分之十四,而他們創制的新品種,青蒿素含量突破了千分之二十。
除了青蒿團隊,首批入駐的家蠶團隊已經啟動家蠶規模化種質創制工作,楊樹種質創制團隊目前已獲得1000余株楊樹基因組編輯突變體素材。
溫室里,無菌土栽培種植的各種植物樣本;試驗室里,科研人員忙著對提取物做質譜分析……
“我們希望這個中心是工程化、規模化的平臺。”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夏慶友教授介紹。他說,長江上游有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中國大約70%的物種來源于長江上游。其中包含不少瀕危物種,特別是崖柏、油桐物種,只在長江上游存在。因此,對長江上游的種質資源進行保護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項基礎工作。相比傳統的方式,中心將發揮現代農業、組學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的學科優勢,進行智能化、規模化的種質創制,加強農業生物基礎研究,強化頂尖人才培育和產業轉化功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生物安全。它們的核心戰略任務則是資源保護、資源數據化和規模化種質創制與應用,研發種質創制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
對此,西南大學打破原有學院、學科組織模式,構建新時代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推進大科學中心建設。
未來5年,該中心力爭完成家蠶全基因組創制,創制新素材1萬余份;建成國際上規模最大的楊樹基因編輯突變體庫,創制具有育種價值的基因編輯遺傳素材;建設青蒿種質資源庫、構建覆蓋青蒿重要經濟性狀的突變體庫和萜類生物合成元件庫。后期將陸續開展柑橘、水稻、油菜、棉花、馬鈴薯、甘薯、羅非魚、茶樹、黃連等物種創制研究。厘清種質資源,研發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規模化、工程化創制,達到發現資源、創制資源、研究資源、利用資源之目的。
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表示,“放眼未來,種質創制中心將利用先進生物育種技術,創制新型生物素材,建設可持續利用的長江上游種質資源庫,助力相關產業迭代升級。”(雍黎)
推薦
直播更多》
-
美光CEO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烏克蘭危機不會對近期產量造成影響
美光 CEO Sanjay Mehrotra 在財報電...
-
大力投資可再生能源 德國下定決心開拓新能源進口途徑
隨著歐俄之間制裁與反制裁斗爭的進一步...
-
美光CEO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烏克蘭危機不會對近期產量造成影響
美光 CEO Sanjay Mehrotra 在財報電...
-
加快數字鄉村建設 湖南益陽11個村進入基層治理大數據時代
百姓看家護院、陌生人臉抓拍、應急信息...
-
英國政府考慮投資160億英鎊 建設空間太陽能電站
英國政府正考慮投資160億英鎊,建設空間...
-
新形勢下 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如何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