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 同比名義增長16.2%
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3.4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顯。
產業數字化主導地位持續鞏固
伴隨著數字技術的創新演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數字化對數字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報告》顯示,2021年,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7.1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比重為32.5%,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向縱深加速發展。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邁入快速成長期。當前,我國已培育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家,平臺服務的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覆蓋41個國民經濟大類。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5.3%,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74.7%。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合創新更趨活躍,“5G﹢工業互聯網”應用全球領先。
服務業數字化轉型領先發展。我國電子商務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網絡零售持續快速發展,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2.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5%,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23.6%。
農業數字化轉型初見成效。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測算,2020年全國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為22.5%,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為22.1%。2021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0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數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全國部署了117個數字鄉村試點,建設了9個農業物聯網示范省、100個數字農業試點項目。
數字產業化打造穩增長堅實基礎
《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為8.3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8.3%,占GDP比重為7.3%,數字產業化發展正經歷由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轉變。
數字產業化夯實基礎,內部結構持續優化。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21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8.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占GDP比重為7.3%。ICT服務部分在數字產業化增加值中占主要地位,軟件產業和互聯網行業在其中的占比持續小幅提升,分別較上年提升2.13個和0.6個百分點,電信業、電子信息制造業占比小幅回落。
從數字產業化內部細分行業來看,電信業保持穩中向好運行態勢。數據顯示,2021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4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0%,增速同比提高4.1個百分點。電子信息制造業經歷波谷后迎來快速增長,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7%,增速創下近十年新高。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4萬家,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9.5萬億元,同比增長17.7%。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1.2%。
數字化治理成為穩增長重要保障
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在重塑政府治理流程、提升治理的精準化與高效化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成效顯著。我國數字政府已由以信息服務為主的單向服務階段,邁向以一體化政務服務為特征的整體服務階段。2021年,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名用戶超過10億人,其中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注冊用戶超過4億人,總使用量達368.2億人次,為地方部門提供身份認證核驗服務29億余次。
與此同時,數字政府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融入數字政府建設,“掌上辦”“指尖辦”成為政務服務標配,“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創新實踐不斷涌現。2021年,超過1/4的國家部委實現政府服務100%全程網辦。此外,我國智慧城市經歷了從“建系統”到“建城市大腦”的轉變,從概念、少數城市擁有向大眾參與轉變,逐步進入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
數據價值化培育穩增長新興力量
當前,基于數據采集、標注、分析、存儲等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的數據資源化進程不斷加快。《報告》指出,我國數據資源化產業鏈日臻完善,數據供給能力增強。
數據確權的重要性在頂層規劃中日益凸顯。2021年3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加強數據產權制度建設,2022年1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據確權要有序開展。以隱私計算、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交叉信息技術為數據定價提供算法支持。與此同時,數據資本化實踐彰顯創新活力,賦能中小微企業。2021年9月,浙江省上線“浙江省知識產權區塊鏈公共存證平臺”,10月,廣東省發放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產憑證,這些實踐切實破解了企業融資難題,為探索數據資產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先行經驗。
關鍵詞: 數字經濟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 人工智能 實體經濟
推薦
-
-
-
-
-
-
-
-
-
聯電公司6月營收達248.26億元新臺幣 連續九個月創單月歷史新高
聯電今(6)日公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 6 月營收達248 26 億元新臺幣(約 56 11 億元人民幣),月增 ...
來源:愛集微 -
直播更多》
-
助力算力賦能千行百業 首屆中國算力大會將在山東濟南召開
算力競爭是全球技術創新競爭中的重要一...
-
助力算力賦能千行百業 首屆中國算力大會將在山東濟南召開
算力競爭是全球技術創新競爭中的重要一...
-
加強投資中國北臺灣地區 日月光封測中壢廠斥資 67.8 億元擴建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加強投資中國北...
-
富士膠片宣布對其美國業務3.5億美元投資計劃 將用于產能擴展和產品研發
半導體材料廠商富士膠片(FUJIFILM)日前...
-
國家公路網最新規劃出爐 總規模約46.1萬公里
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專題新聞發...
-
鄉村治理盡在屏中 青海首個5G數字鄉村試點項目落戶寺爾溝村
詩仙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