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551780件 同比增長5.71%
不論是在現實中的各大民生領域,還是線上的精神消費范疇里,相關經營者的誠實守信、用戶至上原則始終不應改變。但是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企業或個人想要通過非常規途徑,甚至是違法違規的方式欺騙消費者,意圖從消費者身上“薅羊毛”。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551780件,同比增長5.71%。從數據來看,2022年上半年,消費者投訴總體呈上升態勢,其中涉及電信服務等公共服務問題,諸如在線培訓、網絡游戲等精神層面消費問題仍然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領域。
電信服務收費存亂象
隨著互聯網的不良營銷手法向傳統行業滲透蔓延,電信服務領域套路營銷、虛假宣傳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現象層出不窮。總體而言,2022年上半年消費者對電信服務的不滿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套餐資費不明晰,流量收費不透明,流量超出后短信提醒不及時,消費者知情權難保障。二是誘導消費者開通付費業務。一些電信運營商以外呼形式推銷收費業務,并以“回饋老客戶”“贈送會員”等名義誘導或故意誤導消費者開通新業務,消費者在未充分了解情況下被收取費用。三是未經消費者同意變更套餐內容。如有的運營商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更換套餐或開通增值服務,提高收費標準。四是運營商人為設置轉網障礙,消費者攜號轉網“困難重重”。如要求消費者到指定營業廳辦理,設置20年以上超長合約期并規定合約期內不能轉網等。
就在2022年6月,消費者張女士向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消費者協會投訴,稱其在濟南市槐蔭區某電信運營商處辦理了兩張電話卡,分為主卡和副卡。但是,該電信運營商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給消費者手機賬戶開通了增值業務,希望消協組織幫其維權。接到投訴后,槐蔭區消協向相關營業廳核查具體情況。經溝通協調,該電信運營商同意補償消費者500元話費,雙方達成和解。
電信服務與消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務領域。中消協認為,電信行業相關經營者應當增強社會責任感,嚴格落實《電信條例》《電信服務質量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法規制度,在制定相關服務套餐和設定計費方式時盡量做到簡單、透明、易懂;對于重要條款和重點事項要履行好告知義務,確保消費者知情、同意;杜絕以贈送、回饋名義實質推銷收費業務,欺騙、誤導消費者。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各電信運營商將法律法規政策執行到位,針對外呼推銷誤導、限制攜號轉網等消費者反映突出問題,實施有效治理,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
在線培訓不規范
在線校外培訓作為線下培訓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具有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等優勢,有助于解決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和配置不均等問題。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線上培訓加速發展,資本開始向線上校外培訓領域急劇擴張。然而,資本的逐利性與教育的公益性存在天然的沖突,不可避免引發一些問題。
中消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培訓服務投訴20223件,同比增長18.05%。其中不少為在線培訓糾紛。總體來看,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承諾退費不兌現。一些線上培訓平臺為占領市場份額,以低價或賠錢的模式吸引消費者,推出諸如“不過退費”“打卡退費”“分期退費”等各類“免費學”宣傳賣點,收費后利用各種借口拒絕履行退費承諾。二是虛假宣傳手段多。如虛構師資力量、教師資歷、用戶評價等,夸大機構實力、培訓效果,一些平臺甚至宣稱不用考試即可獲得學歷證書。三是誘導辦理消費貸騙取錢財。部分線上校外培訓平臺以培訓后可以安排兼職、獲取高薪工作等為誘餌,誘導在校學生隱匿學生身份,規避監管辦理相關消費貸,并謊稱為國家助學貸款騙取學生錢財。
甘女士向福建省廈門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其于2022年3月17日通過微信公眾號看到有關提升學歷的培訓廣告,便添加了銷售人員的微信,之后在銷售人員勸說下與廈門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培訓協議,甘女士表示在視頻報名期間及簽訂協議過程中,公司并沒有提及學費是通過辦理貸款分期付款,直到4月9日才發現公司為其辦理了一款學費貸款業務,貸款金額為6980元,且未開具發票,給消費者的收據也并非其本人簽名。消費者與公司工作人員聯系,要求解除合同及解除貸款分期遭到拒絕。據了解,經廈門市消保委多次溝通調解,公司同意與消費者解除合同并解除貸款合同。
中消協表示,消費者購買在線培訓服務時,要擦亮雙眼、謹慎選擇,不迷信所謂“名師”“名校”,不輕信“不過退費”“打卡退費”等花式營銷手段,不相信“包過”“不考試就可以獲得學歷證書”等虛假宣傳,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自律意識,依法、誠信經營,保障師資和培訓質量,加強預收資金管理,保證用于培訓業務經營,杜絕不實宣傳、不良營銷、違規收費。建議有關政府部門嚴格審批管理,加強培訓資金監管,嚴肅查處違法辦學、虛假宣傳、誘騙貸款等行為,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
網絡游戲問題多
伴隨互聯網技術和電腦、手機等終端的快速迭代升級,網絡游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大眾娛樂方式,并在青少年群體中廣泛流行,相關問題也日益凸顯。中消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網絡游戲投訴18075件,同比增長約22.26%。總體來看,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網絡游戲運營商誘導充值消費。如虛標道具、卡牌等中獎概率,夸大活動效果,誘導消費者充值。二是網絡游戲運營商擅改游戲商品特性。如網絡游戲運營商未經消費者同意,擅改游戲道具、服裝、武器等的屬性參數。三是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難。如未成年人利用家長手機注冊游戲賬號進行網絡充值消費,引發高額游戲充值退費糾紛。四是網絡游戲運營商公告停服后續處理不當引發糾紛。如有的網絡游戲運營商公告停服后,強迫玩家接受不合理補償措施,并聲稱將刪除玩家賬號、數據等。五是網絡游戲涉及多方主體,消費者遭遇維權難。網絡游戲涉及網游開發者、游戲運營者、網游平臺以及支付經營者等多方主體,消費者維權時易被多方輪番“踢皮球”。
2022年3月,不少消費者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官方微博中留言,反映某網絡游戲公司突然宣布停止服務,單方面修改協議條款,并聲稱將刪除玩家所有數據,未消費余額只能兌換其他游戲禮包,且就在發布停止服務通知的1個月前還在開展活動吸引消費者充值等。在中消協的關注和推動下,3月30日,該網絡游戲公司向中消協回函并發布公告,中止停服流程,繼續提供游戲服務。
網絡游戲運營商應當珍惜品牌和聲譽,誠實守信、依法經營,杜絕虛假宣傳、誘導充值。中消協認為,相關企業要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加強網絡游戲防止沉迷管理,有效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停服應當依法提前公示,妥善處理消費者虛擬財產,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家長應當關注未成年子女的保護,履行相應的監護責任,對未成年子女網游時長、充值金額進行合理控制,保管好家長的手機和相關支付平臺的賬號和密碼,防止子女冒用引發糾紛。針對網絡游戲等領域的虛擬財產爭議,建議立法部門加緊研究,盡快出臺《虛擬財產保護法》或相關法規,加強對消費者網絡虛擬財產、數據權益等的保護。
推薦
-
-
-
英國政府重新啟動與軟銀談判 希望吸引其子公司Arm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
該國財政部長 Nadhim Zahawi 已與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展開談判,希望吸引其子公司 Arm 在倫敦證券...
來源:愛集微 -
-
-
-
-
-
-
直播更多》
-
保守黨高級官員向議長施壓 英國議會官方號退出TikTok
英國議會停用了其注冊僅 6 天的官方 ...
-
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 數字經濟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已正式建立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公開文件顯示,數...
-
保守黨高級官員向議長施壓 英國議會官方號退出TikTok
英國議會停用了其注冊僅 6 天的官方 ...
-
《福布斯》雜志尋求約42.6億元出售 已聘請花旗集團負責
幾個月前美國《福布斯》雜志(Forbes)曾...
-
第四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舉辦地在哪 第四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主題是什么?
日前,2022年(第四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
-
在夜間循環播出非法藥品廣告 鄭州快速查處一起“黑廣播”案件
7月26日,河南省鄭州無線電中心聯合市公...
資訊更多》
焦點
- 重要政策文件陸續發布 數字經濟成當下經濟形態熱度“頂流”
- 北京美中宜和發生工商變更 小荷健康增持相關股權
- 助企紓困促進消費加快恢復 北京多措并舉壯大數字消費
- 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包括哪些子體系?
- 確保防汛無線電專用頻率安全 聊城扎實開展黃河防汛無線電頻率保障工作
- 貴州省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同比增長20.6% 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
- 全國網信系統上半年累計依法約談網站平臺3491家 網絡執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私人太空公司藍色起源 計劃于8月4日進行第六次載人航天飛行
- 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服務器達1900萬臺 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
- 廣西完成二類無線電監測移動站驗收 各項指標和功能符合要求